在山地修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道路质量:
确保所有参与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提高预防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
在施工现场显眼位置设置相关安全提示标识,包括易发生灾害区域的警示、施工用具的提醒、人员进出通道的提示等,以提醒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安全。
所有使用的设备和用具需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安全可靠。在使用前应检查和评估地面结构是否安全和可靠,避免施工工具或设备掉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设置围栏和道路标记,在进出通道设置闸门和警示功能,限制无限制的进出,减少人员和车辆混乱造成的事故。
在道路两侧设置安全屏障,保证工人和车辆的安全,避免跌落或违法操作,将安全隐患降至最小。
考虑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是7°~9°,坡度太陡时不能修建公路。线路选线时要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一般沿等高线修筑,线路多迂回前进,在无法避开的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
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压实度,并反馈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优化状态。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如核子密度仪、弯沉仪等,快速检测评价路基的压实质量。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气象资料,采用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控制方法,使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严格控制填土含水量和路基压实度,确保施工质量。
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经常会出现大雾、暴雨、雷电、冰雪等恶劣天气。这些天气状况会影响视线,降低路面的摩擦力,增加车辆失控的风险。应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山区道路的交通信号和标志标线可能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道路没有明确的交通指示。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控制车速与保持车距,在山区道路上要格外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特别是在转弯和视线不佳的地方,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正确使用挡位,根据坡度和车速及时切换挡位,减少刹车的使用频率,防止刹车过热失效。提前发出信号,在弯道驾驶时要提前减速,靠右侧行驶,鸣笛示意。山路超车应选择视野较好、相对笔直的山路进行,完成后及时并回原有道路。夜间行驶山路时应合理使用灯光,提前使用大灯晃几下,以提示对向车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山地修路的施工安全和道路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