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一套由智能听诊器、AI心脏超声辅助诊断和5G远程会诊组成的“智慧筛查铁三角”正在改写历史。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项目组创新打造的120远程移动超声诊断车穿梭于雪域乡村,通过“智能初筛—AI复核—专家云会诊”三级诊疗模式,让藏族儿童足不出县即可获得国家级医疗团队的诊断。系统运行以来,依托集成近万例患儿数据的智慧系统,将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效率提升3倍,误诊率下降至不到2%,堪称“移动的儿科门诊”。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信部最新公布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评选中,这一由儿中心突破性自主研发的“基于5G技术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人工智能移动筛查系统”从全国近千个项目中强势突围,荣膺“全国优秀项目”称号。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填补了高海拔地区儿童先心病智慧化筛查的空白,更开创了“AI+5G+远程医疗”融合应用的行业新范式。
项目的背后,是一系列尖端技术的交响共鸣。如智能听诊器可捕捉传统听诊难以识别的心杂音特征;AI心超诊断引擎的基础是准确率高达96%的深度学习算法,3分钟完成标准切面分析;5G超低时延传输让信号薄弱的牧区也能实现4K超声影像的实时回传;云端协作平台则打通了村卫生室—县医院—上海专家的全链路数据通道。
“这套系统相当于给基层医生装上了‘科技千里眼’和‘数字顺风耳’。”项目负责人、上海智慧儿科临床诊治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列宾介绍,其独创的“智能质控+专家修正”双轨模式,既保证了筛查质量,又通过持续反馈提升了AI模型的适应能力。
据悉,作为该中心的标杆项目,成果凝聚了医工交叉领域的顶尖智慧,相关研究登上多本国际著名期刊,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8项,另有8项官方审核中。衍生技术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引领者奖、中国智慧健康医疗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医改十大创新举措等多项荣誉,更培养了一支涵盖临床、AI、5G等领域的复合型研发团队,在血液肿瘤、先心病、儿童重症、呼吸、危重新生儿乃至医疗管理等领域开展大量相关研究。
院方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中心持续10年开展对西藏日喀则的精准医疗援建工作,通过创新实施“组团式+接力式”医疗人才援藏机制,累计选派9名儿科精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口支援,不仅提升了当地儿科诊疗服务能力,更通过“师带徒”“手把手”的培养模式,打造出一支扎根高原、技术过硬的儿科医疗人才队伍。“该创新模式不仅为西藏当地构筑了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技术体系,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望推广至云南、贵州、海南等更多地区,惠及更多儿童。”
原标题:《上海专家搭建AI+5G先心病筛查“移动门诊”,西藏患儿检出效率提升3倍》
栏目主编:顾泳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杨子 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