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妈妈岗”托起“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5-04-11 08:21: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破解妇女就业困境为突破口,创新推出“妈妈岗”就业模式。通过政策撬动、服务赋能、典型示范“三向发力”,助力育儿妇女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走出了一条让妇女增收、企业增效、家庭增温的多赢之路。

  从“制度设计”到“精准落地”

  “妈妈岗”生根的土壤首先是政策。2025年2月,黄山市出台《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新模式促进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构建“开发---补贴---保障”政策链:企业设置“妈妈岗”,可获社保补贴、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惠企补贴政策,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困难妇女,托底就业;同步明确弹性工时、不强行安排加班等权益条款,为妇女吃下“定心丸”。

  服务则为政策落地架起桥梁。线上,安徽公共招聘网黄山站、“邻工集市”收集“妈妈岗”招聘信息,提供全天候服务;线下,零工市场、专场招聘会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圈”。2025年“三八”妇女节专场招聘会上,631个“妈妈岗”吸引314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就业“获得感”。

  技能提升是长效就业的关键。黄山市推出“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定制家政、电商、手工艺等课程。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为灵活就业提供扎实支撑。

“妈妈岗”交流座谈会

  弹性机制破解"两难"困局

  打造“妈妈岗”模式,源于对供需痛点的精准把控:企业让渡部分管理刚性,换取用工稳定;政府以补贴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岗位供给;社会资源注入育儿配套,消除妇女后顾之忧。三方协同下,“带娃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黄山市昱博电器有限公司的实践,便是“妈妈岗”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注脚。这家电子制造企业曾因本地劳动力短缺,生产线常年“吃不饱”,而周边留守妇女却困于“带娃难出门”。

  “现在赚钱、顾家两不误。”企业员工王宝霞说,如今每天工作时间与孩子上学作息实现了同步:“早上7:40送孩子上学后就能上班,下午4:30下班后刚好又能接其放学。”此外,王宝霞介绍道,公司还设立“爱心活动室”,配备图书、玩具,允许员工带孩子上班。

“妈妈岗”爱心活动室

  王宝霞的例子,折射出“妈妈岗”的双向价值:对企业,提升用工稳定性,促进人均产能实现增加;对妇女,保障育儿时间的同时,也促进就业率的提高。目前,黄山已形成“弹性岗位---暖心配套---技能适配”的标准化模板。

  从“权益保障”到“生态培育”

  要让“妈妈岗”行稳致远,权益保障是底线。黄山市建立劳动监察、工会、妇联联动机制:企业须与“妈妈岗”员工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弹性工作条款;各级工会推动指导用人单位设立“爱心活动室”,提供免费托育服务;人社部门开展专项巡查,依法保障妇女职工合法权益,对已发生的侵害事件,按职能提供相应法律咨询和援助。

  生态培育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黄山市一方面,拓展新业态岗位,如直播带货、乡村旅游等;另一方面,通过优先推荐“三八红旗手”“巾帼创业基地”等荣誉,强化示范引领。微短剧《暖阳之下》全网播放量破10万次,也让“妈妈岗”从政策文件走向大众认知。

  当就业服务更贴近生活所需,民生改善的答卷便有了更温暖的笔触。从“招工难”到“家门口就业”,从“看娃难”到“带娃上班”,“妈妈岗”模式以精准的政策设计、务实的服务举措,为育儿妇女铺就了一条“有温度”的就业之路。(记者 孟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