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消息,科研团队在我国南海和东海近岸海域发现了2个海蛾鱼新种,分别命名为南海海蛾鱼和中华海蛾鱼。
目前相关成果已经相继发表在了《动物分类学》和《动物学研究》上。
我们知道,我国的近海海域物产十分丰富,近些年以来,除了发现大的油气田之外,新物种的发现也层出不穷。专家表示,本次在东海和南海的新发现,已经是近三年以来的第13次了。
此次是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团队,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观测,在海龙目鱼类资源领域的针对性调查方面取得的进展。前后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经过仔细比对,发现此次发现的海蛾鱼物种,和以往的都有所不同,所以确定为新物种。
首先来说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海蛾鱼,其实是海产小型鱼的统称,别名海麻雀、海燕、海天狗、海蜻蜓、飞雀,分布于东海、甬海。产于印度洋-太平洋暖水区中。体长形,包于骨质环的盔甲中,头体盔甲完全愈合,尾部甲环不愈合,因而可弯曲。
也就是说,它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身体,尤其是头部有一层类似于盔甲的结构,非常坚硬。由于是小型的鱼类,所以身体一般只有6-7厘米长,两边的鳍很像是一对翅膀,非常地好看。
而这一次研究团队通过对海蛾鱼科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基于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东海和南海的这两种海蛾鱼,尾巴比其他的要长一些,北部略宽,身体整体长度稍微长一些,发现了有9厘米左右。
之所以此次的发现能够引起重视,是因为我国其实对于海蛾鱼的研究,真的不多,原因是海蛾鱼本身的种群存在,就非常值得担忧,它们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种群繁殖规模很小。
而且近些年随着近海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上它们本身对于水体的扰动和其他干扰非常敏感,所以往往在一个地方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
专家表示,此次新物种海蛾鱼的发现,可以丰富全球海蛾鱼科鱼类种类,会从此前的6种增加到8种,而中间有5种都存在于我国近海,这为我国近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当然了,有一些专家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虽然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物种,是一件好事,可是也是侧面说明,现在地球环境在变化,所以新物种越来越多,只是因为环境使得以前不适应的物种开始出现。
不知道这种变化,对于现在地球霸主的人类来说,是不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