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听过这个名词叫抓壮丁,现在这个事没有了。但是在解放以前,抓壮丁这个事那是非常常见的。很多人就问朴老师,什么是抓壮丁?这个壮丁怎么抓?抓壮丁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流程?为什么他们会抓壮丁?
咱们今天就把大家的这些问题,咱们一一给大家讲清楚,首先什么是抓壮丁。
抓壮丁又叫抓夫也叫抓兵,在解放前中国那叫一个社会黑暗,当时咱们国家没有兵役法,不像现在,咱们有一个健全的兵役法,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兵役法都不一样,有的是强制服兵役,像韩国只要是个老爷们智商在线,身体不残疾你就必须当兵,还有的是自愿服兵役,你只要想参军想保家卫国,你就可以报名,经过体检最后合格,这是自愿的,无论是自愿的还是不自愿的,国家都有法律,但是,在解放前的中国服兵役这个事,就复杂的多。
首先当时的中国是军阀混战,虽然说1928年老蒋统一了中国,成为名义上的老大,但是在很多地方老蒋伸不过去手,咱们举个例子,如果老蒋的中央军想要抓壮丁,他只能在他自己的地盘抓。你不能把手伸到山西,到阎老西那去抓壮丁,你也不可能跑到西北,到马步芳马鸿逵的地盘上去抓壮丁,这个事你想都不要想。只要你抓壮丁的人一到那,当地的地头蛇,就是那些军阀,绝对把你的腿打折,那是腰打断腿打折,肋巴叉给你打骨折,为什么后来东北军就不行了,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离开了东北,你想抓壮丁你到哪抓去,你要回东北抓去日本人不干,你要到阎老西,到老蒋那抓壮丁去,老蒋和阎老西也不干,所以抓壮丁这个事,只能在自己实际控制区域去抓壮丁。
当年自愿当兵的都是为了当兵吃粮,实在没招了他们才会去当兵,但凡有饭辙这些人都不会当兵,不像今天参军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当年谁参军谁脑子有问题,要不然就是真没饭辙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凡有口饭吃没几个愿意当兵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当年只有两支部队不抓壮丁,一支就是我党领导的武装,另一支就是早期的国民革命军,当年的国民革命军那是竖起了大旗,有志青年纷纷报名,但是到了1928年,老蒋叛党之后,有志青年他也不参加国民革命军了,于是老蒋也开始抓壮丁了,但是在抗战之前,老蒋的中央军,抓壮丁的事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到了抗战以后,老蒋也没招了,只能抓壮丁,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老蒋抓壮丁那就直接开了挂了,他都想把全天下的老爷们都给抓去当壮丁。
咱们现在聊一聊,这个抓壮丁是怎么个抓法,怎么抓。
抓壮丁分文抓和武抓,文抓多少还讲点道理,属于摊派,咱们就举个例子,这个是文抓的例子。比如部队缺人了,放下了指标,每一个地方要抓多少个壮丁。然后就一层一层摊派下来,摊派到什么地方,就是里长和保长,你们这个里长和保长管一块地方,在这个地方要出十个壮丁。这个保长里长就要想,咱们这一片,有没有那些无恶不作的人,那些街溜子,打瘸子骂哑巴踹寡妇门踢绝户坟的,就这帮人就应该被抓走。这帮人被抓走当了壮丁,本地的老百姓一定拍手称快,这样这个保长也不得罪人。于是在他们那个地方,就把这样的一个一个挑出来,然后把他们注册登记了,抓壮丁的时候这个保长可不去,但是保长,把这个名单交给了抓壮丁的人。
一般这个抓壮丁的不是当地的警察,就是直接大兵来抓,这个大兵,就满世界找名单上这几个人,把这几个人凑够了,然后装车带走,这么一干,这个保长就算交差了。但是没过多久,上头又下达指标了,你这一块又要抓10个壮丁,现在这个保长一看,那些街溜子无恶不作的都抓差不多了,还抓抓谁?都是乡里乡亲,不沾亲还带故,抓谁都不好办,毕竟平时乡里乡亲都走动,你要把他抓走了,我在这个地方不好混。于是这个保长就找到一些外乡人,比如来这个地方做小买卖的,摊煎饼的,卖凉茶的,道边卖包子炸油条的,等等等等吧!就这些外地人,这个保长,就把这些外地人给注册登记了,然后还是那套业务,要不就警察,要不就是大兵,他们找个日子,把这些外地人做小买卖的打个包,一块带走。
没过几天,上头又下达指标了,还要抓壮丁,那个年代世道不太平,军阀混战总死人,没办法还得找,这一下,把这个保长给难住了。再找就得找本地人,找这些沾亲带故的了,这可怎么整,好的也分个三六九等吧,那些平时有矛盾的,欠钱不还的,家里没什么背景的,这些人都给他登记造册了,同上操作,把这些人一股脑的给带走了。这个招兵对保长来说不算一件坏事,因为有些有钱家里人,都给这个保长上贡品,就是下回摊派这个任务了,你可别找我们家的人,于是逢年过个节都给上点贡,这个保长,拿了人家的吃了人家的,自然手短嘴短,所以在这些事上,都比较向着这些有钱人。
这个是正常的文抓,还有一些保长里长,这个心术不正,看上哪家的小媳妇了,想下手怎么办,就把这个小媳妇的老爷们,给给登记造册了。下回来抓壮丁,这个小媳妇的老公就被抓走了,那个年代当兵一出去回来的太少了。于是这个小媳妇就被你得逞了,这些都是心术不正的,我刚才说的这些,这还叫文抓。在那个年代还是按规章制度办事的。那什么叫武力抓,武抓就是碰上大仗了,不是这种有名额的,抓的越多越好。
比如抗战爆发之后,这个抓壮丁就变成了武抓,抓壮丁,一般都找那个身强力壮的,膀大腰圆的,年轻小伙子,得到这些人扎堆的地方去抓壮丁,什么地方最好?就是人市,什么是人市,按照今天来说,就是力工市场。那里边都是帮小伙子,最起码身大力不亏,抓这个抓壮丁,得派大量的部队,胡同必须是两头通,中间没有小胡同跑不了。
当兵的开卡车把一头胡同给他堵死了,然后从另一头胡同开始抓,这一下子能抓好几百人,于是都装上车,带到一个地方开始训练,这个就叫武抓。这么抓壮丁,产生了很多人间悲剧。老太太就这么一个儿子,早上出门干活去了,到了晚上过了好几天都没回来,最后抓了壮丁了,老太太没人问没人管,最后一命呜呼了。小媳妇老公早上起来干活去了,左等右等不回来好几天不回来,后来听人说抓了壮丁了,一下子,这个小媳妇跟寡妇没有任何区别了,所以抓壮丁造成了很多的人间悲剧。
有人问我了,抓那些壮丁后来到哪去了,这个壮丁也有培训中心,不是抓完了直接送到部队里就开干,你怎么的也得训练训练。壮丁专门有个壮丁训练营,搁这里训练出来之后,才把他们分到部队里去,但是,这个训练营离他们被抓的那个地方,那远了去了隔着十万八千里。这些壮丁抓完之后,被送进了闷罐车厢,吃喝拉撒都在车厢里,车厢里是又闷又臭,夏天那叫一个热,冬天那叫一个冷,反正开他几天车你也不知道到哪了。到了地方一听当地百姓说话,你根本就听不懂,离你家隔山隔海,抓壮丁的训练营,那个比监狱还要严,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你跑出来了,你家在哪你也是两眼一抹黑,大多数的壮丁都是文盲,身无分文,你知道家在哪吗?所以这帮人一般都跑不了,跑了逮回来那就是枪毙,杀鸡儆猴。
更搞笑的是,当年我采访过很多台湾老兵,他们的收藏里边都有一个纪念章,这个纪念章上面都写着,某某壮丁培训学校纪念。你说抓壮丁还有个毕业纪念,这不讽刺吗,不搞笑吗,这些壮丁,上了战场上基本是九死一生。我当年采访过一个老兵,这个老兵,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抓的壮丁,他原来是住在河南,是豫湘桂会战的时候,被汤恩伯抓了壮丁。
他是在一个村里被抓的,跟他一起被抓的一共有300多人,这个村,基本上所有的壮劳力被一网打尽了,然后跟鬼子打了两仗。其实根本就没怎么培训,就告诉你这个枪怎么上子弹怎么瞄准,怎么退子弹,基本把枪给你说明白了,你也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个壮丁等于炮灰,只跟日本人打了两仗,这300多个壮劳力就活了三个。就说两仗之后只活了三个人,不是跑了,是全部阵亡了,这三个人那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活到解放以后的,只有我采访的这位老兵。
当年他是在东北被俘的,最后参加了解放军,后来打到全国解放。再然后就跟着志愿军入朝作战了,那是战功赫赫,他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把当年他抓壮丁的事,一五一十的都跟我说了,大部分的壮丁都是文盲,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在他们脑子里,没有概念。后来为什么跟鬼子拼命,因为这些壮丁都是十里八乡的,有的都是亲戚,跟鬼子打了几仗之后,这些人相继的阵亡,一下子这个仇恨就建立了,一见到鬼子就跟鬼子玩命,打仗这个事,你打的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然后打两仗你就成老兵了,然后就是越打越会打,越打越油,就变成了老兵油子。
到现在为止,全国也没统计过,当年一共有多少人被抓了壮丁,解放战争时期,是抓壮丁的一个高峰期,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军队基本上已经打虚了,几大主力全没了,剩下的全是壮丁。当年防守长江防线时,国民党有3/5的部队是刚抓的壮丁,抓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到两个月,您就想,这帮壮丁能守住长江防线吗?我军在长江上那绝对是势如破竹,这帮壮丁也是一哄而散,要不然就加入解放军,要不然就领两个钱回家种地了,但是,这些壮丁在抗日战争期间打的仗,那叫可歌可泣。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村,300个青壮劳动力,两仗就剩3个人了。这种事,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