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寒衣节

发布时间:2025-01-22 23:40:31

寒衣节,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它起源于周代,与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寒衣节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此外,寒衣节还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寒衣节的习俗主要包括烧纸钱、送寒衣等,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后来,寒衣节逐渐演变为在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总的来说,寒衣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既有深厚的纪念意义,也有对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