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是一个成语, 形容人忽然间明白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原文是:“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意思是说,山路如果经常走就会成为一条路,如果长时间不走,就会被茅草堵塞。后来,人们用“茅塞顿开”来形容原本思路闭塞或不懂事,后来因为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例如,在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小子淘气把人家的屋子烟道用柴草堵了,使人家呛得不行,这就是“茅塞”的状态。后来,把堵塞物拔掉,烟道通了,这就是“茅塞顿开”了。
此外,“茅塞顿开”还可以用来形容忽然间领悟了某个道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犹如醍醐灌顶,突然猛醒,找到了新思维,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总结:
茅塞顿开:形容人忽然间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反义词:冥顽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