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16.5万亩青梅迎来采摘季 红色山区聚力绿色发展
清明过,青梅熟。4月15日,“青梅飘香,丰收共享”2025年普宁市青梅采摘季启动活动在大坪镇善德梅海景区举办。在客家山歌的回声中,一场将产业升级、生态旅游、文化体验融为一体的采摘盛宴拉开帷幕,助力普宁推动三城融合,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青梅丰收 带动30万梅农增收
普宁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种植青梅有700多年历史。普宁高度重视青梅产业的发展,创建了国家级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青梅种植面积超16.5万亩,年产量达5.68万吨,年加工量达10万吨。全市拥有青梅加工企业超70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已开发出盐渍、凉果、果酒、饮料、药用保健食品等五大类200多个产品,青梅产量、产能均居全国县域第一,带动30万梅农增收。普宁青梅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20.72亿元。
普宁市市长林建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丽彬,市政协主席吴汉通,中国太平洋保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温任辉,揭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伟江共同启动采摘活动。
普宁市市长林建文在启动活动上致辞,他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水果也能打造富民兴村大产业。他要求普宁西部乡镇进一步做好“土特产”文章,合力加快建设国家级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健全“公司+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提升深加工水平,打造更多知名产品、品牌,以普宁市实施“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计划为契机,延长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擦亮普宁“中国青梅之乡”金字招牌,为“三城融合”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各乡镇要乘势而上、互学互鉴、攻坚克难,在风貌提升、产业拓展、改革赋能、民生保障上下真功夫,力争超预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儿童们唱起客家山歌。
游客与农户纷纷采摘青梅。
在善德梅海景区,腊月时的万亩梅花如今已化作累累硕果。启动仪式上,青梅飘香,舞狮欢腾,客家歌手用客家话演唱了普宁原创歌曲《采梅谣》,鼓手以客家人古老而热烈的仪式“擂三通鼓”敲响了采摘活动的序曲。在客家儿童们合唱《名字叫中国》《恋南阳》的天籁之音中,农户与游客们纷纷挎着篮筐,走进梅树林,摘下颗颗饱满的青梅,尽享丰收与采摘的喜悦。
“今年青梅大丰收,每棵梅树可以采摘200到300斤青梅,收购价一斤在1.4元左右。”善德村村民房小明自小就跟着父亲种植青梅,至今已经有40年的种植经验。他家有20亩梅树林,可以收获2万斤青梅。
活动现场演示腌制青梅。
现场展销青梅食品。
在采摘青梅、游山玩水之后,游客与客商还可以到农特产品展销区和体验区品尝青梅美酒,选购农特食品,DIY青梅饮料,打卡青梅主题美景。
普宁青梅食品龙头企业“小梅屋”负责人陈宏涛表示,近年来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研发青梅新产品,并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持续扩大销量。
三城融合 加快山区乡镇高质量发展
普宁西部的大坪镇、后溪乡、船埔镇等乡镇地处南阳山区,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粤东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当地居民多为客家人,广泛种植青梅、甜油甘、黑橄榄、蕉柑等特色水果。近年来,普宁以“百千万工程”为主抓手,加速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制定出台《支持西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二十二条措施》,将云落镇作为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加以打造,启用高埔镇卫生院和梅林镇卫生院新院址,启动普惠高速公路梅林互通立交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陆惠高速加快落地,建成了一批四好农村公路、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各乡镇风貌明显改观,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普宁有关领导参观展销区。
普宁青梅今年迎来丰收。
普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伟龙表示,为全面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该局接下来将持续下功夫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发展青梅特色产业,进一步弘扬青梅文化,扎实推进“普宁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行动计划,提升普宁青梅的品牌影响力,促进青梅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发展,大力推动以“三城融合”构筑普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文/图: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罗凯瀚
视频由普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 林捷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