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间,塞力医疗连发三条公告。因未按期归还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塞力医疗被上海证交所通报批评并被湖北证监局责令改正;因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未按规定披露重要合同订立事项,塞力医疗遭湖北证监局行政处罚。
累计未归还募集资金4.68亿元
经查,塞力医疗于2024年7月27日前未按期归还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8200万元,于2024年8月29日前未按期归还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3.74亿元,于2025年1月8日前未按期归还暂时补流的募集资金5000万元,并导致2023年7月27日、2023年8月29日和2024年1月8日披露的信息“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与实际不符。
根据相关公告,塞力医疗于2024年12月30日归还800万元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于2025年2月27日归还3000万元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截至2025年2月28日,塞力医疗累计未归还募集资金合计为4.68亿元。
上海证交所认为,塞力医疗将多笔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均未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归还,且所涉金额较大,上述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时任董事长温伟作为公司主要负责人,时任总经理王政作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具体负责人,时任财务总监沈燕作为公司财务事务的具体负责人,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违规事项负有责任。
上海证交所对塞力医疗及时任董事长温伟、总经理王政、财务总监沈燕予以通报批评,并将通报中国证监会,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此外,针对该事件,湖北证监局决定对塞力医疗、温伟、王政、沈燕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涉嫌信披违规被罚
4月1日晚,塞力医疗发布的另外一条公告显示,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公告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期间,塞力医疗实际控制人温伟通过项目保证金、借款等形式向控股股东赛海健康转款的情况。其中,2020年占用资金发生额为1.2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48%;2021年为1.32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33%;2022年上半年为1.14亿元,占上一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6.58%。截至2022年12月31日,赛海健康已全部偿还上述占用资金及利息。
针对未按规定披露的重要合同事项,公告提到,2022年10月28日,塞力医疗控股子公司与第三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对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影响约为-1200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24.24%。
根据调查结果,塞力医疗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及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并且未按规定披露重要合同订立事项,这些行为构成《证券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湖北证监局决定对塞力医疗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0万元罚款;对公司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温伟给予警告,并处以610万元罚款;对时任多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罚款。其中,对王政给予警告,并处以130万元罚款;对杨赞、刘源、温小明给予警告,并处以80万元罚款;对温一丞、范莉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刘文豪给予警告,并处以55万元罚款;对熊飞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塞力医疗就已存在多次信披违规记录。2023年1月,塞力医疗收到湖北证监局出具的责令改正措施决定书,由于存在关联交易未履行披露义务、提供财务资助未披露且未履行审议程序、股权转让披露不完整等多个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公司及董事长温伟、总经理王政等多名高管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2023年10月,塞力医疗因未及时披露无偿转让淄博塞力斯51%股份的关联交易,收到湖北证监局的警示函。
多年来应收账款高企
公开资料显示,塞力医疗成立于2004年2月,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作为中部地区首家沪市主板上市的医疗集约化运营服务提供商,塞力医疗的经营范围包括医用器械软件开发、互联网药品与医疗器械信息服务,生物科技品、医用电子设备及配套消耗品、试剂等进出口业务及批发业务等。
近年来,塞力医疗一直存在高额的应收账款。
2021年,塞力医疗的应收账款为17.52亿元,而公司当年的营收规模为26亿元,应收账款占到了营收的67%。与此同时,塞力医疗也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当年亏损4950.6万元。
2022年、2023年,塞力医疗的应收账款仍维持高位,分别达到17.67亿元、15.26亿元。亏损也在继续,对应的亏损额分别为1.54亿元、1.59亿元,同期分别实现营收23.09亿元、20.06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塞力医疗的应收账款为13.38亿元,占其当年前三季度营收的94.23%。
最新业绩预告显示,塞力医疗2024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2.5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转让控股子公司导致利润下降;营业收入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导致利润下降;公司运营软件和创新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商誉减值影响等。此外,塞力医疗指出,为保证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公司对部分客户采取诉讼的形式催收回款,短期内影响公司部分地区业务情况。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