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李春剑)为强化特种设备事前监管,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监管体系。
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和客运索道等8个种类,量大面广,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设备设施。据市场监管总局特种设备局副局长周亮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已达2294.18万台,另有气瓶3.18亿只、压力管道117.48万公里。
存在缺陷的特种设备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下简称“三新”)不断应用。然而传统监管方式只要求产品在实验室验证,难以充分暴露真实场景下的风险,且缺乏过程跟踪。周亮表示,沙盒监管是针对技术创新的柔性监管制度,将有效解决特种设备领域“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如何平衡的难题。对采用“三新”的特种设备,在产品正式进入市场前,采用沙盒试验、技术评审、过程监督等措施进行风险管控,在不违反原则性准入标准和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开展深度测试,最大限度地暴露潜在风险,努力将风险消除在正式进入市场前,保证新产品质量安全性能。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金融、人工智能、汽车等领域探索实施沙盒监管制度。沙盒监管在国内外各领域科技创新监管中的应用实践,将为我国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