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今天,全省教育大会即将召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江淮大地上,一场关乎教育未来的变革正悄然发生。从精准预警的学位供给到高校学科的前瞻布局,从职教强省的蓬勃发展到“老有所学”的温情实践,安徽正以创新之力推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协同并进。
面对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带来的学位压力,安徽创新构建“四维”监测模型,以“生源趋势、教育用地、经费投入、师资需求”为核心,精准预测学位供需。2023年、2024年合肥市小学一年级招生预测误差率分别低至0.71%和0.25%,学位预警调度机制成效显著。全省建立覆盖所有中小学的预警体系,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逐县逐校精准测算。合肥市锁定未来三年学位热点区域,划分“红黄”预警等级,通过一校一策,资源挖潜,2024年全省233所预警学校新增优质学位6.7万个。皖北地区作为全省基础教育“半壁江山”,通过“强校+新校”“省外+省内”资源引入,扩容优质教育资源。2024年,112所皖北新优质学校与省内外112所名校结对,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7所,新增学位3.3万个,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图:蚌埠受援学校挂牌“安徽师范大学结对合作校”校牌
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安徽以学科专业改革为引擎,贯通“专业—产业—就业”链条。2022年以来,全省高校新增本专科专业点1124个,改造265个,停招撤销1273个,64.9%的专业点紧密服务新兴产业。安徽大学成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学院,合肥大学大众学院探索“双元制”本科教育,推动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图:安徽工程大学学子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实训活动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全省累计建设199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服务新兴产业占比86%。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与安徽邮电职院共建“七大战新领域”实训基地,奇瑞汽车支持芜湖职院打造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科技成果转化更添动能,安徽高等研究院“1+4”分院吸纳485家企业参与,2025年招录研究生2426人,推动4500多项成果走向产业一线,孵化企业650余家。过去五年,安徽职教实现从“大”到“强”的蝶变。310所职业院校、138.4万在校生、年均50万技能人才输出,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政策筑基下,“职教高考”打破学历壁垒,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纵向衔接通道全面打通。产教融合深度赋能,全省中高职专业布点超6000个,覆盖十大新兴产业全链条。滁州职教“园中建校”、蒙城职校毕业生占据江淮安驰汽车40%技术岗位,2024年69.22%高职生、96%中职生留皖就业,成为“制造强省”坚实底座。技能大赛星光璀璨,合肥理工学校三年斩获国家级奖项20项,蒙城职教中心单届摘得52枚省级奖牌,“徽匠精神”闪耀赛场内外。
图:第十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育人育心,在讲究终身学习的时代,安徽的老年教育亦绽放异彩。全省1.7万所老年学校惠及359.72万银龄学子。安徽黟县的老年大学,开设了包括语言、书法、器乐等专业课程的32个教学班,让“老有所学”成为社会温情风景。
从学位预警的精准施策,到高校学科的革新突围,从职教强省的技能之光,到终身学习的温暖实践,安徽正以系统性变革破解发展难题。这场多维突破的实践,不仅为千万家庭托举希望,更为区域经济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江淮潮涌,教育兴皖!让我们共同期待,安徽以创新之力、均衡之策、融合之智,持续书写教育现代化的崭新答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7日)
责编 汤 宁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