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潮州博物馆主办,高明区博物馆承办的《当代潮州手拉朱泥壶精品展》在区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吸引众多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代中期,至今已有300多年传承。作为“中国瓷都”潮州的代表性工艺,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览现场,95组共107件朱泥壶精品依次陈列,涵盖薄胎、绞泥、浮雕等多种工艺,展现潮州陶艺的独特魅力。“太神奇了!这个壶壁比纸还薄!”市民张女士在《薄胎西施壶》展柜前发出惊叹。这件由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小明创作的精品,壶壁仅0.8毫米厚,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让围观市民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惊艳一刻。
在绞泥工艺展区,观众们被《富春山居》系列作品深深吸引。“这些纹理都是天然形成的吗?”带着疑问的市民围着讲解员追问。讲解员耐心解释:“这是匠人通过特殊手法将不同颜色的泥料糅合,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这把壶的‘三点一线’精准度达到了0.1毫米,是潮州手拉壶的最高工艺水准。”现场讲解员指着一把获奖作品介绍道。潮州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手拉成型”的独特工艺在陶瓷界独树一帜。
当天,高明区博物馆携手滨荷Park岗山窑,举办“高明历史文化——岗山窑陶瓷文化讲座”,深入解读唐代大岗山窑址的历史价值与工艺特色。专家介绍,大岗山窑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唐代龙窑遗址,见证了佛山“南国陶都”的辉煌历史。
最热闹的当属互动体验区。来自岗山窑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陶壶制作技艺,只见一块陶泥在他手中快速旋转、拉升,短短十几分钟就初现壶形。“让我试试!”在师傅指导下,市民珍姐小心翼翼地尝试拉坯,却屡屡失败。“看似简单,原来需要这么多技巧!”她感慨道。
此次“展览+讲座”活动,不仅呈现了潮州朱泥壶的精湛工艺,也促进了高明唐代龙窑与潮州陶艺的文化交流。主办方表示,展期将持续至6月22日,市民可免费参观,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岭南陶艺的深厚底蕴,推动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
文、图、视频/高明融媒记者 劳振朝 通讯员 张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