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的嘉陵江宛如一幅画卷——青瓦白墙、亭台楼阁、曲径回廊、多彩江岸……千里嘉陵江在嘉陵区勾勒出最柔美的身段。4月3日,春光明媚,四川南充260多名一年级的童娃来到黄金江岸湿地公园“趣”春游。这里是嘉陵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滨江公园,也是童娃们的“自然大课堂”。
画春天
画春:童娃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
上午9时,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南充高中文峰校区一年级的260名童娃走进黄金江岸湿地公园。海棠绽放,芦苇吐绿,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用画笔记录春天的模样。蓝天白云下,绿草如茵,野鸭在江中戏水,鱼儿在岸边游弋;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桃花、李花争奇斗艳,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风筝越飞越高……
生物老师手持树叶,向孩子们讲解叶片的构造及其在树木生长中的作用;物理老师则引导孩子们思考风筝飞行的原理:“什么样的风筝能飞得更高?”语文老师讲述风筝的诗词,吟诵起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画风筝
孩子们将画布铺在草地上,用画笔描绘眼中的春天。美术老师穿梭其间,指导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一幅幅灵动的春景跃然纸上。童娃的春天是五彩斑斓的世界,是漫天飞舞的风筝,更是父母陪伴下的灿烂笑脸。
草地成了孩子们的大舞台——唱歌、电子琴演奏、街舞、中国武术、放风筝比赛……精彩的表演让家长们连连喝彩。
问春:为什么花儿在春天开放?
最有趣的环节莫过于“疑问泡泡墙”。孩子们将关于春天的“为什么”写在小纸条上,贴在墙上:“花儿为什么在春天开放?”“春天是什么颜色?”“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
同学们依次走过“疑问泡泡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揭榜”回答。
“春天是黄色的,你看,遍地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春天是粉色的,公园里的桃花开得多美啊!”
“春天是碧绿的,你看嘉陵江的水,一江春水向东流!”
美术老师总结道:“春天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大树和小草披上新绿,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沙漠、森林、大海、草原在春天里展现出不同的美!”
“天上的白云像什么?”
“像棉花糖!”“像羽毛!”“像小兔子!”“像海浪!”
孩子们仰望天空,争先恐后地回答。语文老师引导他们用更生动的比喻描绘白云的形态和质感。
“那白云究竟是什么呢?”一位“揭榜”的孩子红着脸回答:“是水蒸气。”物理老师随即补充科普:“白云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阳光照射地面,水分蒸发上升,在微尘周围凝结,散射阳光后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云。”
融合:一所新校的成长路径
“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南充高中副校长、文峰校区负责人冉光国表示,这场春游正是一个“窗口”,展现了教育的新方向——融合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大带小”参加活动
南充高中文峰校区是南充首所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去年9月开始招生,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冉光国介绍,学校充分利用小初高一贯制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三个融合”:跨学段融合:运动会、智力竞赛等活动均采用“大带小,小促大”模式,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共同参与、同台竞技,携手共成长。跨学科融合:实施“艺术+”工程,如寒假数学作业要求学生用大豆、花生等拼画并计算数量;“秋叶的重生”活动将枯叶制成装饰画,融合心理教育与艺术创作。思政课引入音乐和美术,将抽象道理融入孩子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中。
数学作业的艺术教育
秋叶的新生
学校将推行“每月半日计划”,实施课堂与自然融合:让孩子们每月走出校园半天,开展思政、阅读、艺术、科学、体锻和劳动实践五育融合,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动手实践、观察体悟,努力成为新时代综合型人才。
冉光国表示,“能融尽融”,对各学段的老师也提出新挑战,校内校外课堂如何有效衔接?初中英语老师能上好小学英语吗?高中理科老师能不能把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上得得心应手?学校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分阶段培养,小学阶段发现兴趣与特长;初中阶段尊重并培养爱好;高中阶段引领个性化发展。(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