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省人民医院帮扶专家成功救治一例重症感染早产儿。”日前,宝宝的家人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这在毕节赫章传为佳话。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去年4月15日,胎龄34+5周的星星(化名)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后的他反应差,没有哭声,病情危急,新生儿科团队与产科密切协助,积极救治。
星星自出生后,经历了重重关卡,在省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徐树红及新生儿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出院。宝宝全家欣喜万分,为新生儿团队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在新生儿科,星星先后面临呼吸关、感染关、休克关等多重考验。在省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徐树红的指导下,新生儿科团队动态监测患儿每一刻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根据其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团队首次应用床旁超声对“星星”的肺脏、心脏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宝宝心肺功能,为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星星的病情逐渐好转。经过56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星星的体重逐渐增加,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成功助力早产宝宝“闯关”,得以治愈出院。
这是省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在赫章县人民医院,首例成功实施的一例重症救治早产儿。
今年4月初,记者来到赫章县人民医院,发现多次“首例”记录不断被刷新,在省人民医院的帮扶下,赫章县域医疗技术实现新突破。
“这和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密不可分。”赫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颖说道。
自2003年省人民医院对赫章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支援赫章县人民医院以来,以省人民医院为主的医疗团队,省人民医院党委行政领导高度重视,派驻专家们真帮实促,坚持“强技术、增质量、重管理、育人才”为帮带方向,全面开展诊疗服务。
2022年3月,中组部等有关部委将赫章县人民医院纳入“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建立帮扶结对关系。目前,县人民医院建好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6个(普通外科、妇科、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立项7个(儿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产科、急诊医学科)。三、四级手术、微创手术占比逐年提升,收治病种难度CMI值0.881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实现“造血”式帮扶,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团队自2003年入驻以来,通过手术示范、教学查房、病例研讨、培训讲座等多元方式,把所掌握的临床知识和先进技术向当地医护人员倾囊相授。目前新技术、新项目集中认定通过市级5项,县级50项,填补了县级医疗领域技术空白,实现多项技术业务“从无到有”。
“缺管理、缺人才、缺技术、当地老百姓不信任、县医院无法满足群众医疗卫生健康新需求等问题都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刚到赫章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员们心里五味杂陈。
“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团队通过培训、带教等方式,帮助赫章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提升技术水平。我们积极探索以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提升赫章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并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赫章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赫章县人民医院院长姜军表示团队将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团队还利用远程医疗等技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确保帮扶效果的可持续性,目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有“医”靠。
近年来,赫章县人民医院有效依托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全方位整合运用医疗帮扶人才资源,通过创新医疗人才帮扶模式、成功引入先进医疗技术,实现了从单纯“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有力推动了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凯 黄杏
图/通讯员 方青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马红梅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