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在重症肌无力(MG)领域打出了Best-in-Class的王炸数据。
4月9日,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中国Ⅲ期临床研究数据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以“最新突破性进展”口头报告形式亮相,数据显示:在接受泰它西普治疗24周后,98.1%的患者重症肌无力日常活动评分(MG-ADL)改善≥3分,87%的患者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改善≥5分。
泰它西普MG适应症的Ⅲ期数据,在更大样本背景下延续了过往Ⅱ期临床试验疗效、安全数据的优异表现,同时在全球已完成的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Ⅲ期临床中,泰它西普兑现的MG-ADL应答率数据有望使其成为全球最好gMG药物之一。
如今MG的Ⅲ期数据获得强力验证,泰它西普这款潜在BIC的国产大药即将于2025年惠及中国广大MG患者。
潜在BIC的MG大药
在全球范围内,MG-ADL被视为MG适应症最有说服力的临床终点之一,其包含8个项目,能够更真实的直接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症状和功能状态,而不仅仅医生的观察结果。
目前,MG全球获批的创新靶向治疗药物包括C5补体抑制剂、FcRn拮抗剂和靶向B细胞/浆细胞药物,尽管较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一些不足,后发的迭代药物存在分享这一大市场的宽阔机会。
以上市较久的依库珠单抗为例,其Ⅲ期REGAIN研究治疗组在第26周≥3分的MG-ADL应答率为60%,而安慰剂组为34%,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存在感染脑膜炎的风险,需接种脑膜炎疫苗并监测感染风险。再以近期热度较高的FcRn抗体艾加莫德为例,其Ⅲ期ADAPT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MG-ADL评分改善≥2分患者比例为67.7%,而安慰剂组为29.7%。
从泰它西普Ⅲ期临床数据来看,患者治疗4周相比安慰剂MG-ADL和QMG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充分证明其起效快,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在24周时,治疗组的MG-ADL评分较基线降低5.74分,安慰剂组降低0.91分;MG-ADL评分改善≥3分的患者比例高达98.1%,安慰剂组为12%。次要终点QMG评分较基线降低8.66分,安慰剂组降低2.27分;QMG评分改善≥5分的患者比例达87%,安慰剂组为1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已经完成的MGⅢ期临床研究数据中,普遍安慰剂组的MG-ADL应答率较高,这与入组患者的基线MG-ADL评分息息相关,依库珠单抗的REGAIN研究和艾加莫德的ADAPT研究入组患者的基线MG-ADL平均评分分别为6.3分、8.5分(24分,越高代表患者病情越严重),而泰它西普的Ⅲ期临床基线MG-ADL平均评分为10分,这侧面验证了泰它西普在病情较严重患者中仍然具备强大的疗效。
更重要的还在于泰它西普的安全性数据,其作为B细胞通路药物,感染相关不良事件比例备受关注,可以看到泰它西普治疗组感染事件比例低于安慰剂组(45.6% vs 59.6%);另外,在严重不良事件比例层面,泰它西普治疗组低于安慰剂组,并且呼吸道严重不良事件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呼吸肌受累导致疾病进展是gMG最严重的疾病进展形式,呼吸相关安全性至关重要),这给了MG患者未来长期使用泰它西普治疗提供了强大的证据支撑。
泰它西普潜在BIC属性,依然是明牌了。
MG:未满足临床需求蓝海+长现金流适应症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迭代,重症肌无力患者平均生存期从过去的3-5年延长至10-20年甚至可长达30余年,不过MG患者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症状加重,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病情稳定,这对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荣昌生物泰它西普优势凸显。
据开源医药统计,MG患者全球超过70万人,美欧合计约有12万存量患者,中国约有20万存量患者。在如此大的存量患者和新发患者生存期延长累积背景下,MG治疗药物市场等同一个“类慢病”市场,疗效及安全性优异的药物占住了市场份额,便能源源不断产出销售额,对药企而言具备长现金流产品属性。
据Frost & Sullivan测算,全球MG治疗药物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30.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2.3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9%。中国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10.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7%,这彰显出国内和全球MG治疗药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即便如此,MG领域仍然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多个国家的真实世界调查显示:大量患者症状波动不能得到充分控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自我报告,超过半数的MG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另外,MG患者群体中约有10%的患者为难治性MG,传统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传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如血糖/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较多。
泰它西普作为潜在BIC的靶向生物制剂,其治疗场景非常丰富:一是经过足量、足疗程传统生物制剂治疗但症状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二是病情进展迅速发展为危象的患者,三是用药后反复出现危象的患者,四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丰富的治疗场景,将为泰它西普未来在MG领域的商业化快速放量提供坚实保障。
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泰它西普对难治性、全身型、眼肌型和MG危象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一项同济医院治疗难治型重症肌无力回顾性研究中,接受泰它西普治疗3个月7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治疗6个月90.1%患者症状持续显著改善,其中54.5%患者症状缓解至微小状态(MMS)或药物缓解(PR)状态,并且患者的激素使用也明显减量。
荣昌生物吹响反转号角
泰它西普的MG适应症Ⅲ期疗效安全性的验证,以及2025H1国内即将获批,释放出荣昌生物价值反转这一重要信号。
MG创新治疗药物的商业化前景不可小觑。
以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为例,其峰值销售曾突破40亿美元;艾加莫德2021年底上市后(核心适应症为MG),在2024年全球销售额快速爬坡至21.86亿美元,其中艾加莫德2023年9月在中国上市,2024年全年销售额便高达9360万美元,可见MG药物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潜力。
泰它西普成为重磅药物的趋势不可逆转。截至目前,国内已经获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两大适应症,2024年全年销售额为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同时除了MG即将在2025年二季度获批之外,荣昌生物还正在国内探索拓展几大肾科适应症(IgA肾病、狼疮肾炎、膜性肾病)。另外,泰它西普正在海外进行MG等多项Ⅲ期临床试验,作为潜在全球最佳的MG创新药物,其出海合作或者大额BD迟早会到来,这将进一步打开泰它西普销售峰值天花板。
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创新药物本地化生产(自主可控)可能成为市场竞争核心因素之一。当前国内获批的两大MG药物为依库珠单抗、艾加莫德,前者过去从海外进口,后是否转为本地化生产不得而知;艾加莫德有全球供应链,计划从美国以外地区进口,未来将转为本地化生产。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作为本地化(烟台)生产的BIC国产药物,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强,国产替代逻辑明确,有望快速抢占国内MG治疗市场份额。
从最新的业绩报告分析,荣昌生物已经迈过了最颠簸的困难时期,价值反转即将到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58.5%;综合毛利率从2023年的77.4%提升至2024年的80.4%;费用控制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率大幅降低16.3%、管理费用与2023年持平、研发费用控制在16亿以下,收入的快速增长和良好的费用控制水平使得公司亏损趋势在2024年被逆转。
公司管理层还给出了2025-2026年业绩指引:2025年销售额仍高速增长、亏损额将大幅下降,2026年的亏损将进一步缩小。随着泰它西普MG这一大适应症的上市和新老产品商业化快速放量,以及管理层控制费用和提升运营效率的决心强劲,实现这两年的指引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另外,公司早期和后期管线海外临床兑现和BD也将是一个潜在增量,为公司补充现金流提供双重保险。
2025年将是荣昌生物蓄力蜕变之年,泰它西普全新的适应症IgA肾病、干燥综合征将有望在年内报产,未来将进一步助推其在国内的销售放量;而另一眼科重磅炸弹新药RC28也将在2025年内报产,这是一款全球首创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药物,相比VEGF单靶点药物而言,RC28有望在减少注射频率的同时保持或提升疗效。
结语
泰它西普MGⅢ期潜在BIC数据推出,向全球市场证明了荣昌生物具备顶尖自免创新药物的过硬研发能力,同时MG适应症未来获批将成为泰它西普商业化加速放量的重大节点。荣昌生物近年来用坚实的临床兑现、产品商业化推进和降本增效策略趟过了企业最难的时刻,2025年公司也迎来蓄力冲刺之年,公司反转和渐入佳境的趋势,市场迟早会看见。
(稿件来源:瞪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