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地方教育注入“对分”新活力:从高校课堂到……

发布时间:2025-04-06 21:55:00

近日,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师生前往翁源县坝仔镇中心小学,开展纵向帮扶“三所学校”系列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山市“对分课堂”教学专家团队与外国语学院专家团队,通过理论分享、课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围绕“对分课堂”展开教学研讨,为乡村教师提供系统化教学支持,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实践路径,助力乡村教育提质增效。

活动特别邀请全国首批“对分课堂”高级认证导师、中山市黄圃镇新地中心小学副校长王海君及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专家团队参与,并得到了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及坝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化指导;王海君团队凭借丰富实践经验,为乡村教师带来了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在活动现场,专家们通过互动研讨与经验分享,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能力。

此外,外国语学院39名英语专业师范生也深入课堂,观摩坝仔镇中心小学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推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动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

活动中,来自中山市黄圃镇培红小学的专家团队带来了三场别具特色的课例展示。语文课例《跳水》由罗燕芳老师主讲,她以新闻事件为切入点,借助“对分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通过三轮对分,学生依次完成了重点信息的提炼、新闻播报以及思维还原等任务,从而实现了知识的深度内化。数学课例《什么是面积》由林静老师呈现,她通过精讲、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等多个环节,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面积的概念,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此外,李宝贞老师在英语课例《At the Farm》中将戏剧元素融入课堂,通过互动任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并有效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三堂课例各具特色,展现了“对分课堂”在不同学科中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实践。

在主题报告《对分课堂:基于脑科学的普适易用教学范式》中,王海君深入解析了“对分课堂”如何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助力自主学习,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实操建议。

座谈交流环节中,乡村教师们围绕“对分课堂”在本校的具体应用,与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叶龙博士等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从课堂实施到学生适应,再到未来优化方向,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

翁源县坝仔镇中心小学李慧校长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理念的传递,更是乡村教育创新的起点。未来,学校将以“对分课堂”为抓手,构建长效教师发展机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乡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活动合影

外国语学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依托高校资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刘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