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10日10版)。
人与自然的恋歌
□素心
达里湖上候鸟翔集。蒙志刚 摄
三月末,东风过境,草原万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百草滋荣,又是一年春好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湖及其卫星湖——岗更湖和多伦湖才刚刚融化出几小块水域,就挤满了回迁的白天鹅。水光潋滟,鸟声如沸。它们结伴戏水,时而翩跹起舞,时而引吭高歌。
一个晴暖的上午,一辆皮卡在岗更湖南岸缓缓停下。
一对中年夫妇常年生活在克什克腾旗野生动物救助站,一到“放归日”,他们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们从救助站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家安在了站里。救助回来的野生动物,经兽医救治后交由他们饲养。两人的孩子都不在身边,他们把救治的动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他们对这些动物的爱,如星辰对夜空的守护,静默而深沉。一旦它们回归大自然,他们就像送别孩子般依依不舍。几年来,夫妻俩一次又一次注视着它们渐渐消失的身影,眼中不知不觉流出眼泪。
救助站里有一只白天鹅,去年秋天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长途跋涉飞到达里湖休整,却因受伤掉队,没能跟随同伴一起到南方过冬。它被送到救助站时,翅膀耷拉着,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无助。夫妻俩为天鹅处理伤口,每日细心调配营养丰富的饲料,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经过一个冬天的调养,这只白天鹅康复了,它的眼中重新焕发灵动的光彩。
越过塞北的寒冬,放飞的时刻终于来临。夫妻俩温柔地打开笼子,白天鹅迟疑了片刻,缓缓走了出来。它并没有立即起飞,而是围着他们踱步,它时而伸长脖子轻啄一下夫妻俩的衣袖,时而轻轻触碰他们的手掌。远处传来同伴高亢的鸣叫声,一声赛过一声。听到它们的呼唤,白天鹅不舍地展开洁白的翅膀,用力扇动两下,缓慢升空。
白天鹅越飞越高,却在天空中盘旋着不肯离去。阳光下,它洁白的羽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与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相互映衬。
同伴的召唤声不停地从湖心岛传来,白天鹅盘旋了最后一圈后,飞向湖心岛。它将和同伴一起,飞向遥远的西伯利亚。
春风轻柔地拂过达里湖,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持续融化的冰层,发出悦耳的断裂声,似是在为生命的轮回而欢呼雀跃。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冰雪彻底消融,达里湖将迎来勃勃生机。
达里湖的春天,是鸟的天堂,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那些在南方度过漫长冬寒的候鸟们,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纷纷踏上了回归的旅程。它们不畏艰险,飞越万水千山,来到达里湖休整。一时间,达里湖沸腾了,各种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一场盛大的大自然的交响自此拉开帷幕。这片神奇的土地,将会孕育出无数的新生命,达里湖和鸟儿的故事,也将在这温暖的春风中,续写轮回之歌,永不停息。
全球鸟类迁徙有八条通道,达里湖恰好位于东亚至澳大利亚通道的中轴线上,是这条通道上重要的节点。这条路线是世界上主要的候鸟迁徙路线之一,它们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出发,经过东亚地区,向北一直延伸至西伯利亚等地区。每年春秋两季,大量候鸟沿着这条路线往返迁徙,达里湖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候鸟停歇、觅食和繁殖的重要场所。每年春季,大量白天鹅从南方迁徙而来,三月中旬到达里湖畔,五月初北迁,九月中旬白天鹅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起飞,开始南归,再次集结在达里湖畔。众多白天鹅或在蓝天中展翅飞翔,或在湖面上翩翩起舞,或在水中游弋,非常壮观,达里湖因此又有天鹅湖的美誉。
每年春秋两季,大量鸟类在达里湖奏响生命的乐章。春季,当大地还未完全从沉睡中苏醒,达里湖的冰面尚未完全消融,候鸟便已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片土地。
最先抵达的是赤麻鸭,它们成群结队,如同一群身着黄褐色羽衣的舞者,在天空中排成“一”字形或直线型飞行,边飞边叫,为寂静的草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们脚蹬小黑靴,身披赭黄袍,精神抖擞。雄性赤麻鸭戴着一条“黑色项链”,是它们繁殖时的独特标志。
紧接着,白天鹅优雅地降临。它们宛如圣洁的仙子,通体洁白,脖子修长,在湖面上游弋时,姿态雍容华贵。它们的到来,让达里湖瞬间变得热闹非凡。几万只白天鹅齐聚于此,湖四周的浅滩、岗更湖、多伦湖以及周围的水泡子,到处都挤满了它们的身影。远远望去,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着一团团白色云朵。在摄影师的长焦镜头里,湖面上的白天鹅或列队畅游,或雌雄相伴,灵动的画面令人陶醉。
在达里湖区域内,各种野鸟和谐相处,它们有的忙着搭建巢穴,精心地构筑着自己温暖的小家,有的在为繁衍后代做着准备。而达里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则加强了巡护,他们昼夜不息,不给偷猎者半点可乘之机。
而当达里湖里的华子鱼开始一年一度的生死洄游时,达里湖则会迎来一场更为绮丽的美景。那时,河道上方的天空、河道两边的草原、河道中间的流水,到处都是捕食的水鸟。银鸥是这场盛宴的主角之一,它们体态纤长,嘴巴呈黄色,脚掌粉红,下嘴尖端的红斑格外显眼,头、颈和下体呈白色,肩、背呈淡蓝灰色或灰色,飞行时姿态优美,速度极快。它们早早地从南方赶来,等待着华子鱼洄游的时刻。当“侦察兵”报告大餐开席时,银鸥大军便铺天盖地地杀向湍急的河流,它们冲向河道,直击河道中的鱼,猎物到嘴,则迅速飞回空中,在飞行中把鱼吞入腹内。此时,整个天空都成了它们饕餮的舞台。
因为达里湖是碱性湖,所以达里湖的鱼到其他湖泊无法生活,而别的湖的鱼在达里湖也注定活不下去。最奇妙的是达里湖鱼的孵育方式,每年春末夏初,大量的华子鱼和鲫鱼纷纷涌上河岸,它们要到岸边浅水处的草丛里产卵。其鱼卵在草丛中孵化成小鱼,洄游达里湖,从而保证达里湖的鱼群生生不息。产卵和洄游期间的鱼比较弱势,过去附近的人们常常用水桶把鱼捞回去做美食。达里湖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对产卵鱼和洄游鱼进行严格保护,有时会间歇性燃放爆竹,惊走飞鸟,以防对鱼的侵袭。保护区工作人员还手工制作草把,插在水里让鱼儿安静孵卵。这里的人们深谙,只有保护好鱼的后代,才能保证达里湖的生命链。
除了银鸥,还有鸬鹚、苍鹭等鸟类也加入了这场盛宴。鸬鹚浑身乌黑发亮,它们擅长潜水,能在水中迅速地捕捉到华子鱼。苍鹭则身姿挺拔,它们静静地伫立在河边,一旦发现猎物,便会迅速地伸出长嘴,将鱼捕获。在这里,大自然的生命博弈如此壮观,惊心动魄。
而此时在达里湖南岸、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浅滩上,一些吃水草的鸟类,却在浅滩上悠闲地觅食,它们时而低头啄食水草,时而抬头观望四周,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
每年达里湖都会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天鹅、鸿雁、银鸥、燕鸥等鸟类陆续来到湖区繁衍后代,这也为湖区赢得了“百鸟乐园”的美誉。
苏和阿爸的牧场有一部分在达里湖旁边,是天然湿地,也是鸟类的乐园。达里湖边上的湿地是禁止放牧的,一到春季,候鸟回归达里湖时,苏和阿爸就得时刻看护着自家牛羊,不让它们跑进湿地破坏鸟儿的家园。这样的看护要一直维持到秋冬时节,候鸟南归时才结束。尽管这大大地影响了他的牧业收入,但是他却从无怨言。他常说“草原是母亲,万物皆是子女,只有和谐共生,才能福泽万代。”
达里湖,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为大自然的生灵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之所,更是它们生命旅途中的重要驿站。在这里,鸟儿、鱼儿尽情地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它们与达里湖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每次来到达里湖,都会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震撼,在这梦幻般的世界,人与自然的恋歌常唱常新,新的音符更加动听、更加悦耳。
牧。李海波 摄
用生命影响生命
□湘茹
去年8月,我无意中得知傅克家社长手写20多万字回忆录《伉俪追回的岁月》,并准备出书。我被老社长深深地感动,去年11月,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拜读傅社长的大作。
老将出手,果然不凡,一打开书,我就放不下了……读着读着,心就被他的文字融化了、温暖了。
这份感动也开启了我封尘已久的记忆。
记忆一:那时,我们还年轻。大年初一,和部门的同事相约一起去给傅社长拜年。傅社长是一只手捂着腮帮子给我们开的门,并说“牙疼”,一转身,我看见厨房挂着一件粉红色的衬衣,还湿漉漉的,透过光线,那件衣服很漂亮,我多看了两眼。傅社长见状对我说,“你阿姨换下来的,我刚给她洗了。”
记忆二: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老伴去看望傅社长,他正在看书,只见他戴着雪白的薄手套,手指在书上翻动着。他告诉我们,因怕弄脏了书,每次看这类大部头,都习惯性的沐手,戴上手套才看。
记忆三:我调入内蒙古日报社后,常看到值夜班的傅社长利用空闲时间写作。
这三个久远的记忆,只是傅社长生活、学习、工作的缩影,却让我没齿难忘。
傅社长离休几十年仍能赢得部下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戴,在他身边,常有“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欢乐场景。
在《伉俪追回的岁月》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他做的每一件事,他参加的每一次活动,都体现了他的热情和执着。
这让我回想起当年他任总编辑时,提倡业务研究、倡导良好学风的工作情景。正所谓上行下效,当年,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人人都想写好稿,人人都热衷于探讨业务,甚至争先恐后地写稿子。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70余年,让人感动。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养育儿女,也像普通人一样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傅社长在书中如数家珍般地诉说着妻子对父母、对弟妹、对子女、对家庭的付出。
傅社长在书中大方称妻子为“爱妻”,他对妻子,除了欣赏就是爱,在他心里,妻子美貌如花,生活灿烂如霞。
妻子走了,他真的是千般不舍,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不仅写了一家人的安康,还告诉她小区怎样改造……
做人不易,做到夫妻如此这般真诚的生活70多年更是不易。他们的真诚温暖着自己,润泽着子孙,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不由得想起了古训“家和万事兴”的前语,“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那天,我和老伴去看望傅社长,见了面都有点激动。老社长穿着考究,深蓝色的体恤,藏蓝色的裤子,锃亮的皮鞋,依然风度翩翩,依然谈笑风生。
有位哲人曾说:心里有爱的人永远年轻。看见傅社长的精气神,听着他爽朗的笑声,这话,我信了。
据老干部处工作人员介绍,每每有人来看望他,傅社长都会提及对方年轻时的得意之作,这体现了他超出常人的记忆力。
我们相谈甚欢,傅社长突然对我说,你的那篇《掌声响起来》写得好。这个我自己都忘记了的小采访,几十年过去了,傅社长竟然还记得。
更可爱的是,在我们谈笑正欢时,傅社长突然主动背诵起了《满江红》,令人惊叹的是竟一字不漏,一气诵完。
就是这样一位爱妻子、爱家庭、爱事业、爱部下的好领导,以97岁的高龄,手写了20多万字的回忆录。他拿出一大包手稿让我们看,字体工整流畅,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们的心里满是心疼。我不忍翻阅,却在扪心自问:他是靠怎样的毅力完成的啊?单就是抄一遍,就得花多少时间?
他对亲人的爱,对事业的爱,有着巨大的能量。
如今,远方的朋友打听傅社长近况,绝不会像古人那样问“尚能饭否?”而是会问“傅社长还在写书吗?还能吟诵古诗吗?”
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当河水奔腾而过时,大多数人都汇入水中。而有些有故事的人却留下了难忘的故事,傅社长就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如今这位有故事的老人,手擎一本书,告诉后人如何去爱,去生活,告诫后辈当勤奋努力地工作。
每个人出书的意义都不同,有的意在自勉,有的意在记录一段特殊的历史,而傅社长出书意义何在?我以为,他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
如今,傅社长在健康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在大家的祝福中迎来了春光明媚。
一条彩虹路
□冯黎晖
2023年的夏末秋初,在美丽的西乌珠穆沁草原,一条被称为“99号公路”的旅行线路开通了,它就像雨后绚丽的彩虹。
驱车行驶在彩虹路上,目之所及皆是“彩虹”,所到之处都是风景。一条彩虹路,连起辽阔的西乌珠穆沁草原,让草原之旅变得五彩斑斓。
沿207国道向西乌珠穆沁旗行进,在收费站的西侧,有“99号公路”的标识。入口路面上巨大的标志非常醒目,以绿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白色是白云和牛奶的颜色,是蒙古族情感认知中吉祥的颜色,绿色是草原,是生命,两种颜色完美地契合了自然的底色与精神的特质。绿色的“99”印在白底之上,数字的空隙处,一条若有若无的路蜿蜒流动。
黑色的路面上红黄蓝三色交通线由此伸向远方。远方是草原,是蓝天,当然,也是诗。
从驶入彩虹路的那一刻,心中的热情就被点燃。沿着这条彩虹路一直前行,很快就到瞭望山。在和缓的草原上,瞭望山显得很突兀。
瞭望山下,草原平阔,白马奔驰。自古以来,西乌珠穆沁旗就以盛产白马而闻名,是名副其实的“白马之乡”。
从零公里处到瞭望山,沿途是典型的草甸草原,野花一路飘香。由瞭望山东行,看到上百顶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围绕着三座巨大的蒙古包。走进蒙古包,喝一碗醇香的奶茶,听一曲悠扬的蒙古族长调……
一路向东,赏山泉汇聚的巴拉嘎尔河、千年的白桦林、神秘的遥鲁海日罕山。
踏入脑干宝力格嘎查,就像迈进了一幅画。起笔是连绵平坦的绿,一路延伸,逐渐出现缓缓的山坡。爬到山坡顶部,远远望去,九曲蜿蜒的小河,在草原上欢快地流淌。继续向前,是一片恣意生长的白桦林,在那之后,铺开的是一片金莲花盛开的橙黄,远处的蒙古包和羊群开始入画。
脑干宝力格嘎查位于西乌珠穆沁旗东南部,是典型的山地草甸草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这里不仅草场辽阔、花草茂盛,还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河流、泉水遍布。
公路的终点是遥鲁海日罕山。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遥鲁在蒙古语中是一种猛禽,海日罕是对高大山体的尊称。那么,那山就应该是雄鹰盘旋的高山了。当地人把这座山称为半拉山,它的半面山体如刀切般整齐,是造山运动中的阴差阳错,此山一半沐着阳光雨露,一半沉睡在地下。山前的草原植被繁茂,种类丰富。那片绽放的金莲花,与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林、弯曲的彩虹路,交相辉映。
由于地形的原因,彩虹路坡多、弯道多,但是驾驶体验却是无与伦比的。沿着这条美丽的彩虹路,我们可以遇见不同的景观,是草原植被类型的过渡,从平缓的典型草原向开满鲜花的草甸草原过渡,再到桦树、榆树繁生的山前草原。一路行来,两侧是无边的绿色,是美丽的鲜花,是氤氲的山岚。
路有尽头,可我们灵魂的飞翔却没有尽头,这条斑斓的路把我们带向了幸福的远方。
沿途可见一处处“牧家乐”,牧人们借助自然的赐予,逐渐转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愿他们在这样的转变中,依然能保留内心的丰盈与淳朴,愿他们辛勤劳作能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条彩虹路是有创意的、有生命的。如今,彩虹路已经成为西乌珠穆沁旗旅游文化发展的加速器,依托彩虹路设计的旅游项目、文创产品等,让沉寂的草原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在世人眼前。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有时我们走得远了,身体会把心灵弄丢了,这条彩虹路,是一个可以帮我们找回心灵的地方。所以,不管你在哪里,在今年的夏秋,你一定要来一趟西乌珠穆沁草原,一定要体验一回在彩虹路上驰骋的感觉。
有风吹过
(组诗)
□北琪
路过
一朵小雏菊,在悬崖上
创造出危险的美
每一次路过,都想把她
据为己有
我知道,她永远不会属于我
该如何拔出镶嵌在心中的执念
再一次次缝合伤口
才能让一颗心完好如初
多幸运,有风经过
我不得不踏上归途
这是我最后一次
在悬崖边
路过
最好的结局
我的目光无法躲开影子里的暗淡
冰块撞击心房
选择黑夜出行,只因不想看到
自己满身的风沙,还有头上
无法融化的积雪
天之大,也有承受不了的委屈
不然怎会有闪电,那无法愈合的伤口
和倾盆的泪
最好的结局,莫过于
这世上,属于我的
不属于我的
都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永远带着跃跃欲试的冲动和从未燃烧的激情
飞鸟与鱼
飞鸟在高空
渴望探索鱼的生活
贴着水面飞行,仍在遥望
鱼的世界
穿行于风的,不只是
流水的脚步声
还有落花的叹息
河边漫步的
不止我
月光
我看过的月光
是一片废墟
一枚月亮,不想
再被浪漫或悲伤左右
我收回目光
月亮终于自由
我不再用思念,填补
两次月圆之间的空隙
允许黑夜存在
今晚,再看一次月亮
阴晴圆缺都不重要
过不了多久,这片废墟上
还会长出风雨和四季
舞
秋风一再催促
落叶身不由己
随风起舞的,不止落叶
还有风沙
满地的萧瑟,如何
舞出锦绣与生机
我在等,一朵粉红
或一枚新绿
轻轻落在我的手心
虚拟的相聚
你的笑容,悬挂在我的想象里
温暖,又不能靠近
爱如潮水,会不会
汇聚成更加汹涌的浪
在虚拟的相聚中决堤
有多久没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还是不是原来的模样
黑夜慈悲,总能帮我
收拾残局
且不露声色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沙志媛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