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突降暴雨,民兵转移受困群众。 (受访者供图)
去年7月突降暴雨,民兵前往救灾一线码沙袋。 (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刘志强 程杰 实习生 李芷依
在襄阳市襄州区,有这样一支民兵特种救援队伍。
这支队伍中,23名队员拥有各种技能资格证书: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业余无线电操作资格证书、潜水员证书、地震救援资格证书……
这支队伍主要依托襄州区蓝天救援队进行编建。在急难险重任务前,队员们冲在第一线。他们先后参加过郑州“7·20”特大暴雨救援、“东方之星”游轮沉没搜救、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救援任务。
3月3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襄阳市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探寻他们的故事。
一专多能,95后民兵成抗震救灾尖兵
业余无线电A类操作资格证书、初级医疗救护证书……面对记者,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排长檀建国掰着指头,列举自己所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
檀建国今年51岁,是一名退役军人。1991年参军,他进入陆军某部服役。1995年退役后,他来到襄州区人武部工作。2016年,他加入蓝天救援队,开始参加救援活动。
在蓝天救援队,檀建国学习了冲锋舟驾驶、无线电应用等技能。2023年3月,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成立,他担任排长。他说:“作为一支以蓝天救援队为班底组建的民兵队伍,大多数队员都有绝活儿。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这些绝活儿都能派上用场。”
赛事保障安全员、冲锋舟驾驶员、应急救援员、建筑物坍塌救援员,“95后”民兵蒋文鹏尽管年轻,却身兼多职。
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蒋文鹏跟随队伍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在前方地质环境不明的情况下,他运用无线电和建筑物坍塌救援技术,在前方探路、救援,成为抗震救灾的一名尖兵。
47岁的民兵张旭光,早年学过医。1997年入伍后,他成为部队卫生员,拿到了医师资格证。在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任务中,他的医疗技能派上了大用场。
如今,除了医师资格证,张旭光还通过考试拿到三类多旋翼无人机操作证书、赛事保障安全员证书、业余无线电B类操作资格证书等。他说:“技多不压身,作为民兵特种救援排的一员,技能掌握得越多,关键时刻越能发挥作用。未来,我还想学潜水。”
作为冲锋舟培训教官,退役军人武安明是队伍中的“武教头”。在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许多民兵都是他的徒弟。他自创的“武式旗语”,在2024年7月的襄州区抗洪抢险中发挥了大作用。
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共有民兵30人。其中,10人持有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3人持有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格证书,3人持有潜水员证书,6人获得地震救援资格证书,多人具有业余无线电操作资格,充分保障了在各类险情灾情面前,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面对处理。
天黑雨大,冒险驾舟营救村民
“我们这有个变电站进水,快淹到变压器了,急需组织人力救援!”去年7月,持续的大雨让襄州区多处发生内涝。7月14日晚,襄州区人武部接到伙牌镇相关负责人的求助电话。
“变压器一旦进水,损失重大。”放下电话,人武部副部长刘平带领一支民兵小分队前往伙牌镇李食店村,武安明和檀建国就在队伍中。
当晚12时许,一行人到达伙牌镇。前往变电站要穿过一片玉米地。那时,玉米地里一片汪洋,车辆无法行驶。刘平迅速调来一艘冲锋舟,武安明担任驾驶员。他们带着几名民兵和电力抢修人员驶往变电站。
“哎呀,小心,快撞上啦!”天黑雨大,水流湍急。冲锋舟靠近变电站时,眼看就要撞上变压器。此时,武安明猛打方向盘,冲锋舟转了个急弯,与变压器“擦肩而过”。
“当时我们距离变压器不到50厘米,要是撞上那个带电的大家伙,我们一船人都危险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武安明依旧心有余悸。
随后,冲锋舟慢慢接近变电站。电力抢修人员进入变电站,进行了断电操作。
哪里有需要,民兵就战斗在哪里。
随后,武安明和民兵再次接到任务,到双沟镇转移受困群众。当天风大浪急,武安明所驾驶的橡皮艇突然失去动力,眼看橡皮艇就要被水冲走。危急时刻,武安明看到前方有一根电线杆,他一把抓住电线杆上已经断电的电线,死死抓住不放手。电线把他的胸前勒出一道深深的印子,剧痛袭来,他依旧不放手,最终控制住橡皮艇。
同样,面对小清河沿岸出现的险情,民兵队伍迅速赶赴事发地抢险。打木桩、钢管,装填沙袋……经过7个多小时的鏖战,险情解除。
那场洪灾,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派出几乎所有民兵。民兵们冲锋在前,转移群众100余人、物资40余吨,参与抢修3座变压器。
水上搜救,无人机操作技能派上大用场
“无人机搜寻小组、无人机搜寻小组,现命令你队立即派出无人机开始水上搜寻。”
“收到,明白。”
“水上搜寻小组、水上搜寻小组,现命令你队立即派出冲锋舟开始水上搜寻。”
去年6月7日,襄州区肖湾街道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在唐白河水域开展防汛救援综合演练活动,演练被困人员水上搜救。
唐白河流域普降暴雨,河水暴涨,有人员落水,情况危急……演练中,肖湾办事处武装部负责人接到求援电话后,迅速组织民兵突击队携带冲锋舟实施救援转移。经过民兵搜寻,发现3名被困人员。指挥部马上派出一艘橡皮艇进行救援,成功将被困人员抢救上岸。随后,民兵还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传授溺水急救知识。
肖湾街道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综合演练行动,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干部防汛救援的意识和民兵队伍应急处突的能力,为平安度汛打下了坚实基础。
檀建国介绍,像这样的演练,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每年都会开展。除了演练、训练,民兵队伍还会经常性开展“六进”活动,送救援知识进基层。
2024年11月29日上午,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特邀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的两位民兵,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具有实用价值的急救知识公益讲座。
在培训中,张旭光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见急救方法的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并进行了专业的示范,向师生们教授了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体验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流程。张旭光和战友在现场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同学们的易错点,确保他们能正确掌握急救知识,提高对身体突发病情的应急处理心态与能力。
同学们踊跃提问,张旭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逐一解答。
襄州区民兵特种救援排成立后,树立了“人才兴排,专业救灾”的理念。通过在专业救援队伍中进行选拔、积极参加各种联演联训等方式,稳步提升民兵素质,确保关键时刻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