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淮北4月9日电 (吕欢欢、郭昊)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去年6月,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的皖北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随后短短半年,即跻身“省级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区”。
走进相山区皖北电商产业园内,每个工作日都上演着奇妙场景:上午9点,淮北师大实习生正在为苏太太食品设计黑花生炒货的短视频脚本;下午3点,设计师通过云端参与维依纺织的新款服饰打版;深夜11点,丞小卤的电商团队仍在复盘短视频直播间数据。
皖北电商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带货。人民网 郭昊摄
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园区,像一块磁石吸引着30余家优质电商企业入驻,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独特的“三驾马车”驱动模式。
园区相关负责人郝明溪介绍称,首先,园区依托省市“三业”“四出”“五融入”战略要求,2024年1月成立专班赴徐州考察学习,3月启动项目建设,6月正式开园运营,仅用3个月完成从立项到开园的闪电战。
之后,园区与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达成人才培育合作协议,打造校外培育基地、电商人才培育基地、人才共育基地的人才矩阵,培养出既懂淮北特产又通直播话术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园区建设含有乡村振兴馆、进出口贸易馆,跨境电商产业园、直播电商产业园等载体,还集成跨境电商、直播学院、智能物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企业“拎包入驻”。
这种模式产生的裂变效应惊人: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已入驻优质电商企业30余家,培育入规纳统企业3家,实现网销额80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更创下全省首个电商书画展的文化跨界纪录。
园区跨境电商产品琳琅满目。人民网 郭昊摄
当然,产业园运营好不好?入驻企业的话最具说服力。
创立于2015年的卤味品牌——丞小卤,曾因传统渠道受阻濒临倒闭。入驻电商产业园后,上演了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
“企业原来是一家传统的食品加工企业,因为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问题走向了衰落。”丞小卤负责人张彬指着现在的加工厂说,他们入驻园区后,通过线上推广和产品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了业务的“起死回生”。
自去年9月份进驻,在不到半年时间内,该企业已成为有18家线下门店开业,签约门店达50家的连锁企业,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2亿,成为卤货市场的领军企业。
皖北电商产业园产品货架。人民网 郭昊摄
在产业园的另一隅,产业园架起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桥梁,依托淮北师范大学研发的黑花生高产技术,苏太太食品有限公司推出多款以黑花生为核心原料的深加工产品,通过直播售卖的方式,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淮北市相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当地将积极探索“文化数字+电商新业态”的融合路径,着力在发展壮大园区实力、推进文化衍生品走进直播间上下功夫,通过电商产业园区的引领作用聚合电商业态,培育壮大电商主体,加速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文化出海,做强做大“电商经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