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名粉丝机场追星被行政处罚 追星应有度 切勿迷失自我|有一说一

发布时间:2025-04-07 20:15:00

赖芳杰

追星并非原罪,但过于疯狂、扰乱旅客正常出行秩序,就陷入了失控的狂热。

据北京日报,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今年以来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为了“阻截”明星,个别粉丝甚至采取了极端的“刷关”方式,即购买了相近时间的机票,过安检,达到“追星”目的后,再出来退票的行为。如此狂热,不仅越界,而且严重失序。而在景德镇机场事件中,一名女粉丝被车辆刮倒后仍起身继续追赶,暴露出对自身及他人安全的漠视。

机场是客流密集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所谓“追星”而产生的跟踪拍摄、聚集围观等行为,极易引发堵塞通道拥挤踩踏等影响公共安全的后果。

粉丝的狂热只是表象,其本质是虚拟情感投射与商业资本操纵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更应拨开背后的迷雾,抓出“推手”。经纪公司通过泄露明星行程、雇佣“职业代拍”贩卖隐私照片、平台算法助推追星话题等方式,将粉丝狂热转化为商业利益。例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联合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对某文娱机构未履行对“粉丝”群体的正确引导、导致其“粉丝”在机场多次聚集扰序的问题,就进行集体约谈督促。

此外,社交平台通过“热搜机制”放大粉丝矛盾,短视频平台则通过代拍内容收割流量。这种“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使追星行为逐渐异化为数据游戏,甚至催生出“私生饭”等灰色产业。

治理“饭圈”乱象,需以法律划定红线,以行业自律切断利益链,更要重塑社会共识。追星要有界线,热爱要有度。粉丝与偶像的互动,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理性距离。社交平台应积极纠偏,通过算法治理,打破饭圈的信息茧房,摒弃“流量至上”的有意引导,共同维护公共空间的秩序与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