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初见岳父杜聿明,称其为“杜先生”,周总理一句话化解尴尬

发布时间:2023-08-09 17:11:3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开始破冰。

美国解除了本国公民访华的禁令,两国间的往来日益频繁。

这也给了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再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机会,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就是其中的一位。

1971年,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的杨振宁给国内的父亲杨武之写信,希望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看望父母亲友。

听到这个消息,杨武之十分激动,并马上向国务院汇报了具体情况。

国务院听闻此事也十分重视,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更是提前做好准备,在人民大会堂为杨振宁举行接见仪式。

7月28日,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周总理,以及自己的亲人,其中,就包括杨振宁的岳父杜聿明和岳母曹秀清


当时,杨振宁亲切地称呼曹秀清为“妈妈”,但走到杜聿明面前时,却只说了声:“杜先生,你好!

正当杜聿明稍感尴尬时,一旁的周总理出来解围道:“这位杜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你应该叫岳父大人才是。

那么,杨振宁为何与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如此生疏?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一、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结合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他的父亲杨武之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

在父亲的影响和帮助下,杨振宁从小就展露出惊人的学习天赋,尤其是在物理学方面,更是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大片中国领土遭到日军的侵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彼时的杨振宁正在清华大学钻研学术,由于战乱不得不全家搬离北京来到昆明。

而后,父亲杨武之成了西南联大的一名教师,杨振宁则一边攻读硕士学位,一边也在这所学校中担任讲师。

当时的教学环境十分艰苦,但杨振宁对这段时光却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因为一个端庄秀丽的女子一直深深吸引着他的目光,这位年轻的姑娘就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

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年轻时

当时,杜致礼只有十七岁,正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她长相清秀,出落得亭亭玉立。

作为西南联大的一名学生,杜致礼十分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经常向老师杨振宁请教。

每当这时候,杨振宁总表现得十分腼腆。

看着这个举手投足间都十分有气质的女学生,任谁都会产生我见犹怜的情感。

况且二人岁数相差不大,都正值青春年华,暗生情愫也是正常的事。

杨振宁倾心于杜致礼的温婉阳光,杜致礼也被杨振宁渊博的学识所深深折服。

但碍于师生关系,二人都不曾捅破窗户纸。

1945年,杨振宁凭借真才实学拿到了去往美国留学的入场券,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杨振宁

在这所学校中,他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这对于他今后的卓越成就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学习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四年过去了。

在此期间,杨武之除了十分关心杨振宁的学习成绩外,对他的终身大事也十分上心,甚至让也在美国的胡适给儿子一些“提点”。

每当这时候,杨振宁总是笑着敷衍过去:“这件事情急不得,也许不经意间缘分就出现了。”

果不其然,1949年的圣诞节前夕,杨振宁所期待的缘分悄悄来临。

那一天,杨振宁在结束学习后,前往附近的一家中餐厅吃饭。

刚一进门,他就看到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子,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杜致礼

一番回想后,杨振宁终于记起,这名女子就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杜致礼。

此时的杜致礼已经二十出头,身上更多了一些成熟的韵味,但清丽的气质依旧不变。

他乡遇故知,二人都十分欣喜。

原来,杜致礼本是陪父亲杜聿明来美国治病的,但由于国内局势的变化,杜聿明被蒋介石留在国内作战,杜致礼只好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学习。

随着家中的变故,杜致礼也从一个双手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变成了需要边工边学的人。

而此时的杨振宁,在科学的高峰上慢慢向上攀登,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

他被杜致礼的魅力深深吸引,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这个文弱的女子。

杜致礼与杨振宁,1950年8月26日摄于纽约的婚礼

于是,随着二人关系的不断走近,杨振宁终于向杜致礼表明了心意。

杜致礼也被杨振宁的温柔体贴所感动,这一次,二人终于携手并进,成为了恋人。

1950年8月,相恋已久的两人修成正果,正式举行了婚礼。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1957年,杨振宁和好友李政道在科研领域多年攻坚后,发现了守恒定律。凭借这一伟大的发现,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该奖项获得者中首次出现的华裔科学家,消息传回国内后,大家都对此感到十分兴奋。

从这时开始,杜致礼家的困境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李政道

二、杜家的窘困遭遇

原来,解放战争中,杜聿明作为国民党将领,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在1949年被我军逮捕。

当时,国民党内一团乱,蒋介石正组织军队撤离大陆,前往台湾,根本无暇顾及杜聿明的情况,只能向其家人谎称杜聿明已经战死。

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欲绝的杜夫人曹秀清本欲随丈夫而去,奈何家中还有老小需要照料。

她明白如果自己也出了事,全家将会陷入绝望的境地。

后来,在蒋介石的要求下,曹秀清带着孩子来到台湾。

在离开大陆之前,蒋介石对她保证到了台湾会善待她的家人。

宋美龄

然而现实是,由于杜聿明不在身边,曹秀清没有了帮衬,只能靠着国民党发放的一点补助金维持全家的生计。

蒋介石更是早已将当初承诺的话抛之脑后,对他们避而不见。

家里还有众多人口需要养活,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摆在了曹秀清的面前。

无奈之下,她只能去寻求昔日好姐妹宋美龄的帮助。

令她没想到的是,宋美龄对此也毫无表示。

曹秀清对国民党的失望已经到了极点。

后来,曹秀清托人在台北烟酒公卖局制品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负责单位内部的收发,每月能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杜聿明、曹秀清、杜致礼

靠着这些收入,曹秀清勉强维持着家里的开支,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把孩子拉扯大。

后来,她打听到杜聿明在大陆还活着,这重新燃起了她的希望。

她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回到大陆,再次见到自己的丈夫。

三、女婿获奖迎来全新转折

正当她苦恼该如何与丈夫团聚时,蒋介石却找上了门。

原来,是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了台湾。

为了能让杨振宁为自己所用,蒋介石希望曹秀清能前往美国劝说女婿来台湾发展。

虽然已许久未见,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蒋介石夫妇还是厚着脸皮与曹秀清套近乎。

宋美龄

宋美龄拉着她的手,诉说着昔日的姊妹情深,蒋介石则心怀鬼胎地劝说曹秀清:“你的女婿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真是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为我们所用,你们家将是党国发展的大功臣呀。”

曹秀清早已看破蒋介石夫妇的嘴脸,她表面上应允,心里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对于台湾她早已失望透顶,如果能够顺利去往美国,也许还有机会摆脱国民党的控制,回到大陆与杜聿明团聚。

1957年,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曹秀清搭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女儿和虽不曾见过面但大名鼎鼎的女婿。

杨振宁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曹秀清感到了久违的幸福。

女儿女婿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外孙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快乐,这都让曹秀清十分满足。

但是她的心中依旧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丈夫杜聿明。

她多么希望此刻杜聿明也在身旁,共享天伦之乐。

杜致礼和杨振宁看出母亲的心思,正积极与大陆联系,希望能帮助曹秀清与杜聿明见面。

国民党得知曹秀清并没有将女婿带回台湾,甚至还想回到大陆之后,忙派人恐吓她:“大陆充满不确定性的危险,去了将会面对很多的意外。”

但他们知道,杜聿明此时已经被特赦,并且在北京获得了工作。

周总理

共产党并不是豺狼虎豹,如果真的去了大陆,一样能够好好地生活。

在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帮助下,曹秀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杜聿明。

四、周总理化解岳父女婿初见尴尬

时间到了1971年,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杨振宁也带头回到祖国探望。

周总理得到消息后,十分高兴。

那时候,大陆和台湾都十分渴望海外的科学家能够对自己的建设有所帮助。

而杨振宁作为其中的著名代表,他的选择也一直牵动着两岸的心,毕竟他的走向对其他科学家的判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杨振宁与杜致礼

因此,对于杨振宁的回国探访之旅,国务院早早就安排好了相关人员的行程和接见仪式。

杨振宁先去上海看望自己的父亲和昔日的老师同学,杨武之虽然对他加入美国国籍感到生气,但面对已多年未见的儿子,心中依旧激动万分。

在上海小住几日后,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搭乘专机来到北京,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对于周总理,杨振宁并不陌生。

虽然他远在美国,但经常能收到总理给他发去的问候信件,让他感受到了暖心的情谊。

当得知岳父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的国民党战犯,除了其本身表现良好外,周总理也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后,杨振宁对于总理的感情又进一步加深。

周总理

说起杜聿明,当天他和夫人曹秀清也到了现场。

虽然一直听到妻子杜致礼提起自己的父亲,但杨振宁之前始终没有见过杜聿明。

这是自己结婚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和岳父见面,杨振宁显得有些紧张。

他先是热情地和岳母曹秀清打招呼,接着来到杜聿明面前,说了句:“杜先生,你好!”

听到女婿喊自己杜先生,杜聿明明显愣了一下,现场的气氛也开始变得尴尬。

见此情景,周总理忙出来打圆场:“是不是一时没反应过来?应该叫岳父才对。岳父大人可是想见你好久啦。”

有了周总理的“助攻”,双方尴尬的局面变得缓和了许多。

杜聿明、曹秀清、杨振宁

到了用餐的时候,周总理更是笑着对曹秀清说:“今天你要坐在女婿旁边吧?丈母娘可是最喜欢女婿的呢。”

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杨振宁也顺势改口,喊杜聿明“爸爸”,杜聿明高兴地回应。

岳父和女婿的第一次见面虽然有小插曲,但最终大家都放下了紧张和拘谨,关系也开始慢慢靠近。

五、优秀科学家对中国发展的贡献

而后,杨振宁还见到了昔日的同窗好友邓稼先,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核武之父。

邓稼先

当了解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都是中国科学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研制出来的时候,杨振宁激动不已,为中国的发展崛起感到十分欣慰。

此后每一年,杨振宁都会携家人回国,看看亲朋好友,也看看中国的发展。

他的行为带动了一批批远赴海外求学的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杨振宁也一直在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与日本就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端,日本妄图侵占钓鱼岛,这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

杨振宁

远在美国的杨振宁也对日本的野蛮行为感到十分生气,他组织在美华人,发起了一场规模不小的“保钓行动”,对于不分黑白,混淆事实的美国人,他们不仅加强科普宣传,还据理力争,领土主权问题绝对不能让步。

正是因为有了像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的行动和付出,才有一个个科学实验室在中国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坚定不移地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中国自然也不会亏待这样的优秀科学家。

杨振宁

为了表达对杨振宁的肯定,1997年,我国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希望这样不忘本的人能一直闪光,照亮祖国发展的道路。